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荣誉!她是华师张舸!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06-10
今天
教育部、国家语委表彰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
广东省共有九人获此殊荣
华师副教授张舸位列其中
张舸沉醉于语言文字的魅力
致力于传播中华语言文化
几十余载 步履不息

图片来源“广东教育”

5月10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大会暨2023年国家语委全体委员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视频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并宣读了《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表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178个单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294名个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广东受表彰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9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舸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称号。


数十年来,张舸始终坚持教学、推普和传播中华文化,带领学生探寻中华语言艺术之美,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张舸,对现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语言艺术教育等方面怀有极大的热情。2008年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张舸在这些领域继续钻研,多年来曾荣获中国语保工程广东项目(2016-2017年度)优秀课题、广东省普通话培训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一等奖、中共“喀什地区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教育行为科学学院颁发的“杰出汉语教师”证书等荣誉和奖项。

从方言到文学
由兴趣变工作
在张舸的生活中
语言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路走下来,走到了现在”  


1971年,张舸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充满书香的家庭环境为她的成长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由于父母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张舸从小便对语言有敏锐的敏感度。读书时,因父母工作调动,张舸从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子弟班转学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子弟班继续读初中,不同的地域环境更让她切身感受到语言的差异。“那时分不清粤语里面的‘一和二’,还闹了不少笑话。华师是‘瓦西’,一是‘鸭’,二是‘一’。”自那时起,语言的魅力便在少年张舸心中悄悄发芽。

父母工作忙碌,家中又藏书众多,闲暇时间,张舸便一个人沉浸书中。《水浒传》气势雄浑的对话、《红楼梦》凄美婉转的诗词,都让她惊叹于语言的奇妙。进入大学后,正逢省教育厅给华师下达了参加全国普通话比赛的任务。彼时推普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曾在云南生活的张舸和一批“当时被认为普通话说得更标准的北方同学”被挑选参赛。



每天下课后,张舸都在现代汉语老师黎意的宿舍里练习。一点点细心纠正、一遍遍训练语音,在张舸与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对比赛不抱太大希望的广东队闯入了决赛。在此之后,大家对张舸多了一种认可:她的普通话很好。

不久,张舸接到任务,担任学校留学生的中文老师。那时的中文教材多选用经典名著选段,对于初入中国的留学生而言,显得有些艰涩难懂。对此,张舸采用与生活贴近的方式:将报纸带入课堂、给流行歌的歌词注音……随着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张舸也逐渐摸索到语言教学的门道。“就这样,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对外汉语的教学。”


与此同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张舸认为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行不悖,二者都有自己的现实依托。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流动性加强,如今的人们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对通用语言掌握的要求就会更高;而方言承载着特定的地方文化和情感,饱含着人们融进血液的地域深情,同样需要我们的保护与传承。

在这种大趋势下,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张舸毅然投身时代洪流,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国家的事业,也由此成就了自己将行至一生的事业。“走上语言学的道路,是受到了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张舸总结,“就这样一路走下来,走到了现在。”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在困难的淬炼下坚定

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

  “对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困难与麻烦,是张舸进行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常态。“我们常常要去到经济较落后的偏远地区,教学条件很差。”在前往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一所山区小学支教时,张舸一进校门便被眼前景象所震惊:学校的操场上一群羊在低着头吃草——原来是学校想修剪草坪迎接张舸所在的支教团队,却受限于电力设备,只能请家长赶羊群来啃草。

供电不稳定,设备不齐全,为支持支教队伍的工作,学校还特意申请了一台发电机。但设备要留给为留守儿童上课的老师用,给老师们授课的张舸决定放弃用PPT课件,改用黑板、粉笔授课,为此她在上课前一晚重新备课直至深夜。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需要天南海北穿梭,去往不同方言区甚至少数民族地区是常事。前往不熟悉的语言区教学,张舸要付出更多努力。在香港教学时,张舸遇到了用粤语教授中文诵读的挑战。不习惯用粤语教学和朗读的她,只好用国际音标一字一句给粤语注音,每时每刻都在练习备课,哪怕行走在路上都念念有词。而在给新疆教师授课之前,张舸特地去请教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提前学习维吾尔语、研究维吾尔语与汉语间的关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此外,部分地区对推广普通话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也给张舸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每遇困难,曾经坚定的话语都会响至耳畔,“一位教师的普通话好,语言能力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也会更强,这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怀揣着这份信念,张舸在推广普通话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走出国门,面向国外,推广汉语的任务更加艰巨。除了语言上的困难,国外对中国的误解与偏见也给张舸带来心灵上的震颤。张舸曾在波兰雅盖隆大学任教两年,在那里,学生的问题常令她错愕:“老师,你的这些漂亮衣服是不是因为出国,政府才专门发的?你们平时穿的不是这样的对吗?”“老师,您的脚为什么不是小小的?”种种提问,是偏见,也是提醒。

作为一名“代表着国家形象的中国教师”,张舸决定“做点什么”。她联络了许多曾旅居中国的学生、联系大使馆、在各地收集照片,一场“现代中国”的照片展成功举办。一个学生指着广州天河北路的照片说那是“美国曼哈顿”,张舸风趣地告诉他,“这是中国,就在我家附近,有机会可以来玩。”学生们的眼睛里多了份对中国的惊奇与好奇。



自此以后,张舸的课堂上多了许多“奇怪的身影”:有因即将要出海而来蹭课的海员,也有带着五六岁小朋友来听课的“大朋友”。国外的民众陆续来到张舸的课上,共同倾听、静心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学语言需要持久的活力,只要能点燃他们心中的一个火种,我的目标也算基本达成了。”


推广普通话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舸的决心与韧劲,更离不开她细腻温暖的内心。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拥有与当地居民共情的能力,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当时在内蒙古的一个山村,为节省水资源,当地居民每次洗手都只将盆里的水拨出来一点。”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的支教队伍直接在盆中洗了手,时隔多年,再次提起此事,张舸仍感到十分歉疚。“以后每去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更细致地了解好当地的情况。”

一路走来,有压力和困难,也有温暖和自豪。“对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做下去。”简单的话语概括了张舸一路的坚持,也带给每一个人坚韧的力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生活之中,亦现芳华

生活的态度也是“落笔”的态度

她与华师的故事持续书写


  做“有想法,有做法”的人  



从中学阶段开始,张舸就在华南师范大学居住,除去出国教学的两年,张舸已经在华师生活了三十多年。“生斯长斯,吾爱吾庐”,在华师成长、积淀、充实、绽放,华师真真正正是她的家。

如今,站在华师的讲台,张舸坚持寓教于乐,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她反复强调:“语言学研究一定要与时俱进。”在张舸的课堂上,最有特色的便是普方古外对比教学,通过普通话和方言的对比、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对比、汉语和外语的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语言的魅力。多年来,张舸坚持与时俱进、深度思考,在学生中广受称赞。



与此同时,张舸还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副主任,负责教学培训等工作的实施推进。华南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广东省首批获国家批准的推普基地,多年来组织了许多普通话推广项目,如: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教师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班、“话语的力量——战疫必胜,让我们一起加油”活动、粤港澳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推广及教学能力提升班等等,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做出了卓越贡献。

工作之外,张舸喜欢阅读与旅游。她走过二十多个国家,在流动与停留中体悟生命。她曾在美国荒凉的公路上一路疾驰,欣赏那条荒无人烟又蒸腾着热气的长路;曾在德国海德堡的哲人路,看路边半山半城,中间开满鲜花;也曾坐在山中,感受微风与阳光,时间在那一刻静止,又似是要延伸到天荒地老。


“坐上火车就随它去吧”,在追求自由与放松的旅行中,张舸打破计划,随心而行。她坦言,自己喜欢在旅行的快与慢中,感受生活,感受当地的风情,感受心灵的释然和升华。

“年轻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奋斗。”张舸鼓励年轻学子要坚持独立思考。青年人大有可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禁锢住脚步,“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张舸寄语华师学子:“胸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负使命。”这十六个字曾激励她在语言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也包含了她对年轻人无尽的期待。

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她是良师,亦是榜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侯婧宜 赵晨

梁婉倩 余慧琪 张若楠

摄影丨宋朗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朱晓薇 龚淑彬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吴建国 卢嘉裕

关注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